近期,网络流传出两张标注着“”字样的海报,引发圈内热议,其中一张海报印有“3年?5年?10年?原浆、真年份?无论年份多少好喝才是王道”云配资,另一张则显示“只和兄弟喝?只和家人喝?好酒不仅请兄弟,好酒大家一起喝”字样。
结合近期白酒行业动作与海报公布节点,业内有不少观点认为,今世缘此举“剑指”洋河。
在此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,洋河曾在内蒙古包头举办了“兄弟携手共创未来”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战略发布会,正式进军高线光瓶酒市场。活动上,洋河方面推出定价59元/瓶的蓝瓶高线光瓶酒,并喊出了“请兄弟,喝好酒”的宣传口号。
对此,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直言,一边质疑洋河“真年份”,一边自己继续卖年份酒;一边高举“清雅酱香”,却缺乏消费者口感教育,暴露其品类与价值主张的双重不确定性。
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,从广告法角度看,这种“对比性表达”只要不指名道姓、不造成混淆,法律上通常被认定为合理“擦边”。但从品牌专业视角,它属于典型的“寄生式创意”:缺乏独立的消费场景建构,更像一次“抖机灵”。
关于“真年份”的争议。柏文喜解释道,今世缘用“无论年份多少,好喝才是王道”来消解洋河“3年、5年、10年真年份”的明确表达,确实属于典型的“不可证伪话术”:第一,“好喝”缺乏可量化指标;第二,以主观体验否定客观时间成本,等于把话题从“多少年”偷换成“好不好”。其次,对年份酒认知尚浅的消费者,容易被这种模糊表述误导,低估老酒储能及时间成本的价值,从而稀释整个年份品类的公信力。另外,若不能同步提供可验证的品质标准(如感官品评数据、双盲测试结果),则涉嫌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8条“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”。
回顾这两家酒企过往的“交锋”,类似的营销“对抗”并非首次出现。众所周知,“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云配资,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”是洋河海之蓝较为经典的广告语。而后,今世缘旗下国缘品牌推出“成大事,必有缘”的广告语,同样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。
但从营收规模来看,洋河走在了今世缘“前面”。
从2020-2024年五个财年来看,洋河股份营收分别为211.01亿元、253.5亿元、301.05亿元、331.26亿元、288.76亿元;而同期内今世缘的收入分别为51.19亿元、64.06亿元、78.85亿元、100.98亿元、115.44亿元。
在产品布局方面,洋河近年来动作频繁。以海之蓝为例,自2003年上市以来,先后进行了六次迭代升级。2025年,洋河股份公布江苏省内暂停接收第六代海之蓝销售订单,并计划推出第七代海之蓝,广告语也从第六代的“滴滴三年陈”升级成第七代的“3年+5年,老酒更足更绵甜”,持续强化其在年份酒概念上的产品竞争力。
此外,洋河此次推出的高线光瓶酒,以拥有吉尼斯认证的“世界最大规模的白酒窖池群”及“固态酒产能、高品质原酒储能、陶坛储酒规模、绵柔年份老酒体量”四个方面的世界第一为品质依托,基酒严格选用100%三年陈酿。
反观今世缘,其在产品布局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。其品牌以“缘”文化为核心,打造出“中国人的喜酒”这一定位。
然而,今世缘和洋河之间的差别并不仅仅只是收入。据了解,洋河拥有7万多口窖池,其中明清老窖池超2000口,年原酒产能达16万吨,储能超60万吨。今世缘虽在2024年9月投产南厂区2万吨智能化酿酒项目,总产能达6万吨,并规划2025年新增2万吨清雅酱香型产能,但其基酒储备仍然明显低于洋河。
肖竹青表示,对洋河的评价关键词是“主动调整、长期主义、系统能力”;对今世缘的评价关键词则是“治理短板、短视营销、结构性瓶颈”。两者在战略成熟度、组织韧性和行业伦理上,呈现出明显的高下分野。
肖竹青进一步称,洋河正在用“深蹲”换取下一轮“弹性”,考验的是耐力与系统重构;今世缘则在用“短跑”冲刺省内份额,但治理、产能、品类、伦理的四重短板随时可能让速度反噬品牌。
在柏文喜看来,今世缘这一轮“贴身短打”在声量上赢了眼球,却输了品牌人格和长期资产。白酒行业已进入“存量精耕”阶段,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热闹,而是可验证的品质与可共情的文化。把注意力从对手移回用户,把“对抗话术”升级为“价值叙事”,才是避免陷入恶性竞争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。
如今看来,洋河与今世缘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广告营销层面,而是在产品、业绩、市场布局等多个维度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。未来,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,洋河与今世缘之间的竞争态势又将如何演变,大公快消将持续关注。
长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